
本月头条独家发布,严禁抄袭或篡改,违者必追责。
上个月,杨议在天津创立了自己的门派,收了15位徒弟,不过他没有明确指定谁是“大师兄”。最近,这几位徒弟中有几位与杨议走得较近,开始纷纷争夺这个“大师兄”的头衔。
作为门派中的最高地位,大师兄的权力可不小。在师父在世时,大师兄是唯一的主心骨,地位高过其他所有弟子;而师父一旦去世,大师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。今天,萧陶就来聊聊相声圈那些争夺“大师兄”的怪事。
### 01
记得当年,侯耀华拜常宝华为师时,他明确提出了一个要求——一定要当“大师兄”。常宝华为了顾及侯耀华的面子,同意了这个要求,并且让他以“最早拜师、年纪最大”的理由,取代了已经做了三十多年“大师兄”的牛群。结果,牛群连常宝华的告别仪式都没有参加,这足以说明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多大的伤害。
除了地位高之外,大师兄还拥有两项重要权力:一是代替师父收徒,二是管理整个师门。所谓代替师父收徒,就是在师父百年之后,由大师兄负责招收新弟子,当然,也有特例。比如当年张寿臣在天津代师收了李寿增,而师父焦德海还健在,事后张寿臣才向焦德海汇报,焦德海虽不情愿,但还是不得不接受。
展开剩余76%作为管理者,大师兄的权力也相当大。师父收徒,通常都会征询大师兄的意见,大师兄几乎能决定一半的事宜。而且,大师兄推荐的弟子,师父几乎不会拒绝。如果师父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大师兄,甚至在师父去世后,大师兄还可以负责“清理门户”。不过,门派内其他人是否承认这一点就另说了。
### 02
理论上说,大师兄的权力应该与责任相匹配。权力大,责任就应该更重。但实际上,大师兄的责任并不那么重,至少不涉及整个师门的事宜。大师兄的责任主要是对师父负责,照顾好师父和师母,确保他们安享晚年。比如,常宝华的后事就由侯耀华亲自处理,侯耀华还特别提出用掌声为师父送行。常宝华的夫人傅天真去世后,据说后事也是由侯耀华操办。
侯耀文的徒弟荆林野,在2004年和郭德纲一起拜侯耀文为师。最近,他公开表达了对某位“大师兄”的不满。他直言不讳地说,有些人盯着“大师兄”这个位置,可是他们为师门、为师父、为师兄弟到底做了什么呢?有没有责任、有没有担当?有些人一遇到事就躲得远远的,哪有这样的人能当“大师兄”?
荆林野指出,大师兄不仅仅是个荣誉称号,真正的“大师兄”应该承担很多责任,包括照顾师父的家庭,调解师兄弟之间的关系,甚至要为师弟们争取福利。
虽然荆林野并没有指名道姓,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他在说谁。至于那位是不是“大师兄”,如果不是,他是否也在争夺这个位置呢?这个问题之前萧陶有提过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总之,云海、李博成、李博良和赵广武等人争夺“大师兄”的目的,各自心照不宣,难以一概而论。
有意思的是,荆林野并不认可那位师兄是“大师兄”。事实上,大师兄的位置并不是由弟子们投票选出来的,也不需要大家“承认”,只要师父认可就行了。大部分情况下,师父为了避免麻烦,都会按照传统习惯来定谁是“大师兄”,通常是拜师最早的那位。举个例子,苏文茂的徒弟赵伟洲就因为拜师最早,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师兄。即使他年纪比二师兄武福星大不了多少,大家也心服口服。再比如李伯祥的徒弟刘继深,虽然不说相声,但因为拜师最早,他也当上了大师兄,郑健、戴志诚、王平等人是他的师弟。
### 03
在相声界,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本就复杂。师父去世后,大家分道扬镳,合得来的一起前行,合不来的一人走各自的路,没必要强求。至于大师兄是否应该帮师弟,这其实更多是情分而非责任。帮与不帮完全是个人选择,没有必要让所有人对大师兄进行“考核”。举个例子,李金斗有75位徒弟,他的大师兄是刘颖,但据说刘颖甚至都认不全所有的师弟。
说到荆林野,他早已脱离传统体系,给萧陶的感觉他似乎仍然期待被某个人引领。他说:“以前师父是我们大家的主心骨,大家围着师父转;而现在,没有了那个角色。”也就是说,当他眼中的“大师兄”不具备领导能力时,他产生了不满,并开始抱怨。萧陶觉得,与其总是盯着谁能当上大师兄,不如提升自己的实力,真正能让相声界强大起来的,绝不是一个“大师兄”能做到的。
### 04
当然,我们也得承认,师父在选大师兄时,有时眼光未必成熟,可能会错选不合适的人。虽然有些大师兄的表现不尽人意,甚至能力不足,但想要取而代之并非易事。即便师父晚年曾对某个大师兄表达过不满,那也未必是想废除他,而是希望弟子们能帮助大师兄,甚至对他进行某种监督。
至于杨家门的大师兄问题,拜师现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的徒弟名单中,第一个是贾斯文;杨议的直播带货小助理虽然不说相声,却自称“大师兄”;而现在争当“大师兄”的还有薛博文和刘亚兵等人。
杨议不像常宝华那样需要顾及太多的人情世故。反而,他提出让大家一起商量,选出“大师兄”。萧陶认为,这其实是在制造话题,吸引关注。杨议绝对知道,大师兄的职位并不是由师兄弟们选出来的,更明白把大师兄位置空缺对自己有利。可以说,杨家门的大师兄注定“难产”。
### 结语
大师兄到底重要吗?这要看个人。心胸宽广、心地无私的人,和心存私欲、喜欢结党营私的人,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肯定截然不同。事实上,相声界真正需要的,既不是谁是“大师兄”,也不是谁不是,而是师兄弟们能够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与其争夺“大师兄”的头衔,不如做那个默默地引领同行、激励大家进步的人。
(萧陶原创。图片来源网络,注明的除外。严禁转载,盗用者必追究!)
发布于:山东省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