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86年,担任团长的秦天接到上级命令,率领部队前往前线与越军作战。
这是秦天第一次踏上战场,想到即将面临的凶险,他回家与父亲辞别。
只见秦天眼眶含泪,哽咽着说道:“父亲,孩儿此去若无法归来,便无法尽孝于您了。”
原本期待父亲会给予些许安慰,没想到秦基伟却严厉斥责:“这算得了什么小仗?你作为团长,怎么这么婆婆妈妈的!”
那么,秦基伟为何会对即将上战场的儿子说出这样的话?他背后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故事呢?
鼓起勇气,立下赫赫战功
1986年,被父亲严厉训斥后的秦天,情绪难免有些低落。初次上战场,他对生死未卜感到惶恐,更担心未来无法尽孝,却换来父亲冷酷的回应。
回到部队后,战友们见他闷闷不乐,关切地问:“怎么了?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不开心?”
秦天苦笑着,将和父亲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战友。战友拍了拍他的肩膀,安慰道:“你误会你父亲了,他这样说,是想让你放下心中的包袱,不要紧张。”
展开剩余92%秦天细细体会,确实如此。作为一名团长,自己却因未发生的战争而忧心忡忡,势必影响军中士气。
再者,这场战斗与父亲曾经经历的那种恶战相比,也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交锋。
于是,秦天很快调整好心态,带领部队奔赴老山前线。
老山是一个关键的战略高地,控制这里,能有效剿灭藏身于密林的越军。
越南长期骚扰我国边境,尽管我国曾大量援助越南物资,但他们反而背信弃义,故此我国的自卫反击战是正义之举。
初抵前线,秦天带队先熟悉地形和环境,不可能贸然投入战斗。
进入交战区的那一刻,秦天感受到浓重的紧张气氛,战士们个个神经紧绷,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偷袭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,秦天带领部队驻守在敌我激烈交火的防区,随时准备进行肉搏。
作为指挥官,秦天本该在后方指挥所指挥,但他选择将指挥所设在前沿阵地。
组织曾建议他转移到后方,但他坚定表示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。
指挥所设在防区附近的小山包上,直接震慑敌人。
他细致勘察地形,每一个坑洞都摸得仔细,随时防备敌人藏匿。
雨林地形复杂,远不如开阔的平原,敌军擅长偷袭诡计多端。
秦天深知,只有摸透地形,才能有效指挥部队构筑牢不可破的防线。
守卫任务比进攻更为艰辛,战士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,察觉任何异常风吹草动。
尽管是第一次参战,秦天从小耳濡目染父亲讲述的战斗故事,深知战争的残酷,因此常鼓励战士,与他们并肩作战。
敌军得知我军换防,蠢蠢欲动,企图对秦天部队施加压力,我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1987年,敌军突然发动攻击,我军将其击退,敌军溃散逃命。秦天见状,决定乘胜追击,一举歼灭敌人。
作战前,秦天多次带兵扫荡藏匿于山洞的敌军,确保安全隐患降至最低。
一夜,他率领部队突袭敌营,敌军陷入混乱四散逃窜。胜利极大提振了士气。
秦天趁势继续发动猛攻,彻底粉碎敌军侵略边境的企图。
每次战斗,他总是冲锋在前,勇猛果断,圆满完成防守任务,部队荣获集体二等功。
面对荣誉,秦天谦虚说道:“这是全体战士的功劳,若只有我一人,三头六臂也难以歼敌。”
回到家中,他激动地告诉父亲:“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,我们取得了胜利。”
秦基伟拍拍儿子的肩膀,满脸喜色地说:“好小子。”看着儿子意气风发,他忍不住回忆起自己的峥嵘岁月。
峥嵘岁月,百战将军的传奇
秦基伟被誉为“百战将军”,意味着他经历了无数战役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他参战的第一仗便是著名的黄麻起义,那时他仅有13岁,勇敢冲锋与敌激战。
秦基伟来自湖北黄安,家境贫寒,仅能勉强温饱。父亲节衣缩食,只为供他读书。
8岁时他在私塾读书,性格顽皮难以静心听课,逃课多次,最终被劝退。
回望那段经历,他自责当时太不懂事,不明白读书的重要。
命运多舛,11岁时家乡爆发瘟疫,家人相继离世,只有他幸存。
为生计所迫,他为地主干活,但因身形瘦小被克扣工资。
1927年,一天堂叔悄无声息地递给他一把梭标,轻声说:“跟我走。”
秦基伟紧握武器,加入了黄麻起义,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起义后,他报名加入红军,经过严酷训练后走上战场。
他目睹战友接连倒下,知道必须勇敢,于是吹响冲锋号,奋勇杀敌。
表现出色的他被提拔为副班长,后来成为徐向前身边的警卫连连长。
长征途中,尽管伤势严重,他仍坚持前行。有一次脚伤严重,徐向前坚持让他乘担架,但他很快又下担架,独自行走,不愿给战士添麻烦。
1937年任务执行中被敌人包围,不幸被捕入狱,遭受严酷折磨但坚贞不屈,趁敌人松懈号召狱友逃脱。
在百团大战中,他率部勇猛冲锋,沉重打击日军,继而在太行山地区屡次摧毁敌军据点,使日军运输线陷入瘫痪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他已晋升为15军军长,指挥渡江战役、两广战役等重要战役。
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朝鲜爆发内战,美国强行干预,将战火带到鸭绿江边。
为维护国家主权,毛主席果断发起抗美援朝,打击美军嚣张气焰。
战争初期,秦基伟在西南剿匪,得知消息后毅然请求参战。
他带领部队赴朝鲜,参加上甘岭战役,美军利用飞机坦克疯狂轰炸,阵地几乎被摧毁。
尽管伤亡惨重,秦基伟坚定命令誓死守卫阵地。
他设计诱敌深入,成功击败敌军,夺回多个重要高地。
上甘岭胜利极大削弱了美军优势,加速其投降,抗美援朝最终取得胜利。
1953年回国,秦基伟受毛主席亲自接见,获高度评价。
毛主席称赞:“你曾在太行山当司令,现在又是上甘岭英雄。”
两人还发生一段趣事,毛主席递烟给秦基伟,他拒绝称不吸烟,实则为尊重主席礼节,从此戒烟。
1955年,新中国首届授衔仪式上,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历经战争的他深知军人心态的重要,1986年看到儿子婆婆妈妈担忧尽孝,自然严厉教诲,促使其尽快调整状态,学会带兵打仗。
不搞特殊,脚踏实地成长
俗话说虎父无犬子,秦基伟对儿子的教育颇为用心良苦。
1957年,秦天出生时,父亲已是中将,家庭荣光加身。
秦天不是家中长子,排行第二,父亲对他寄予厚望,期望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。
成长于军人世家,秦天耳濡目染,立志投身军旅。
得知儿子立志从军,秦基伟十分欣慰,鼓励他坚定梦想,勇于吃苦。
有了目标,秦天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。
父亲早已明确表示不会利用权势为儿子开绿灯,儿子对此心领神会。
秦天理解哥哥也是靠自己一步步成长,他愿意从基层做起,绝不辜负父亲期望。
闲暇时,秦天常与父亲分享军中生活。一次,秦基伟问他:“你觉得从基层做起委屈吗?”
秦天坚定回答:“不委屈,部队生活让我成长,我愿意从基层开始,随时准备保家卫国。”
在部队,秦天脚踏实地,刻苦训练,成绩斐然。
秦基伟倾囊相授多年带兵经验,秦天认真学习,不懂便问,努力掌握。
从入伍到升任团长,秦天凭实力一步步晋升。
他所属的济南第一团历史悠久,曾在济南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1948年济南战役中,团长张慕韩率队突破敌防线,冲入城内,主攻部队奋勇杀敌,确保后续部队深入推进。
历经老山战役洗礼后,秦天积累了宝贵实战经验,坚定了保家卫国的理想。
他曾感慨那场战役是自己一生最自豪的经历。
2016年,秦天被授予武警中将军衔,职位越高,责任越大,他始终紧跟父亲脚步,从未让秦家蒙羞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